手足口病的防治

发布时间:2013-08-06 本文来源:宣传科 作者: 系统

目前,手足口病疫情已进入高发期,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已成为焦点。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16型、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一般全年均有可能发生,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

手足口病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

(一)普通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二)重症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出现重症表现。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等。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哪些人?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可传染该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均可传播本病。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预防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健康教育是防控手足口病最好的疫苗。预防的15字口诀: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晒衣被。只要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死亡率低。

孩子出现疑似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