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能暖身?听听医生怎么说

发布时间:2016-11-03 本文来源:宣传科 作者: 系统

胡艳群  蒋凌云

“天气寒冷,来喝口酒暖暖身子。”这是冬天里饭桌上最容易听到的一句话。冬天喝酒真的能起到御寒暖身的作用?医生表示,这是个误区,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有一定效果,但从身体保健角度来说,依靠喝酒来取暖并不可取,建议市民冬季通过增加衣服、锻炼等方法来驱寒暖身。

喝酒到底是暖和还是更冷?

家住毕节城区洪山路的市民王大爷平时吃饭就爱“喝两口”,到了冬天更是顿顿不落,“大冷天的,喝两口暖和一些。”王大爷说,平时他就喜欢泡点药酒喝,尤其到了寒冷的冬天,喝点酒不仅能让他过过酒瘾,还能达到驱寒暖身的效果。

笔者随机走访发现,毕节城区有很多中老年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喝酒能起到“热身”的作用,有的市民平时不怎么喝酒,但冬天却会“破例”喝一点。

“一小杯酒下肚,就会感觉脸、胸口、喉咙热腾腾的,再喝几口全身都觉得热起来,应该是酒驱走了寒气。”平时很少喝酒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士介绍他冬季喝酒的感受,“我喝不了多少酒,平时除非遇到好友,或者应酬,其他情况基本不喝。”

该男士表示,虽然他觉得喝酒能起到一定御寒效果,但他也曾在其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分享一则文章称,“喝酒取暖只是一种‘错觉’,不仅如此,喝了酒后还会使人感觉更冷,浑身起鸡皮疙瘩。”

求证喝酒暖身不可取

到底喝酒后,人是感觉暖和了还是更冷了?冬天喝酒到底能不能起到暖身的作用?对此,笔者特向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张习敬进行求证。

“喝酒的确能起到一定的暖身效果,但这种作用很短暂。”张习敬解释道,在一些高寒地区,会有人在冬天采取喝酒这种方式取暖。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酒性及功用作了“苦、甘、辛、大热、有毒”的描述,称其能“行药势,通血脉,润皮肤,散湿气,除风下气。”正是由于喝酒有助于令气血流通更顺畅,激发人体内的阳气运行,一些人才会在酒后感到“热乎乎”的。

“喝酒暖身,需要一定的量,中老年人过量饮酒会引发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张习敬称,酒里含有酒精可引发神经短暂的兴奋,令全身有种温暖、舒适的错觉,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人们喝酒后会有手脚发热的感觉,是因为酒精刺激身体表面的毛细血管,使血管变粗,血液加速流向皮肤所致,感到温暖的只是皮肤表皮。但这只是暂时现象,热量散发过后,的确也会如网上所说的感觉会更冷。

张习敬表示,喝酒取暖是因为以前经济条件不好、“没有办法的办法”。“以前条件恶劣的时候,冬天人们没有更多的衣物或者取暖的工具来取暖,部分人家家里就存放着酒,通过喝酒来取暖驱寒。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有更多、更健康的方式来取暖,如电火炉、空调、棉被等都很便利,不宜再选择喝酒这种方法。”张习敬说。

提醒天寒保暖重锻炼更科学

“从健康角度来说,建议大家,尤其是老年人和肝脾胃不好的人群,尽量少饮酒或者不饮酒。”张习敬建议,身体健康而且喜欢喝酒的市民,如果实在控制不住,每天的饮酒量也要控制在50克以下,少量饮酒,有助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但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市民,饮酒过量的话,会诱发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危及生命安全。

对于喝酒暖身,张习敬说这种方法不建议提倡,通过增加衣物、调节饮食等方法,达到强体保暖的目的才更科学、更健康。此外,张习敬建议在冬季要通过适度的运动来增强抗寒能力,不管是健康人群,还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适当、科学的锻炼,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达到驱寒保健作用才是可取的。

不过,锻炼时间可根据自身安排,粉尘多时,空气质量不好时,建议戴上口罩去锻炼,不然吸入过多粉尘,对肺部造成不好的影响就得不偿失了。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市民来说,锻炼尤其要适当,不可过度运动,要循序渐进,采取散步等比较平缓的锻炼方式比较好。“尽量做到防摔倒、防过度、防过量。”张习敬建议。

[核稿:周文波  责编:杜魏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