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蘑菇科普(三)

发布时间:2020-07-30 作者:

四、胃肠炎型

毒蘑菇中毒绝大多数都可引起胃肠道症状,这里所指的是不伴其他脏器的损害。一般发病快,多在进食后10分钟至2小时发病,少数患者可达6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无力,部分患者可出现烦躁、耳鸣、发冷、肢体麻木等。一般预后良好,多在1-3天康复。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对症处理。

细褐鳞蘑菇 (Agaricus moelleri)

分布及生境:分布于河北、吉林、香港、广东、广西等地。夏秋季生于阔叶林地上,群生或单生。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菌盖直径5-10cm,表面污白色,表面有褐色、黑褐色纤毛状小鳞片,中部鳞片呈灰褐色。生长初期菌褶呈灰白至粉红色,成熟后变为黑褐色,褶较密,不等长。菌柄圆柱形,污白色,基部膨大,伤处变黄色。菌柄上部生白色、薄膜质菌环。

中毒表现及处理:有毒。可引起胃肠症状。中毒后立即就医。



墨汁拟鬼伞 (Coprinopsis atramentaria)

俗称:墨汁鬼伞、柳树蘑、柳蘑、柳树钻

分布及生境: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春至秋季生于阔叶林、田野、村庄、路旁、公园等地下有腐木的地方,群生。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型至中等。菌盖直径4cm或更大,初期卵形至钟形,当开伞至一半时开始液化,流墨汁状汁液,未开伞前顶部钝圆,有灰褐色鳞片,边沿灰白色具有条沟棱,似花瓣状。菌褶开始灰白色至灰粉色,最后成汁液。菌柄向下渐粗,污白色,内部空心,下部生菌环。

中毒表现及处理:一般认为可食用,亦有人食后中毒,尤其与酒同食。中毒后立即就医。



毛头鬼伞 (Coprinus comatus)

俗称:鸡腿菇、鸡腿蘑、柳树蘑、柳树鹅、柳秃子

分布及生境: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春至秋季生于林地上、田野、村庄、路旁、公园等地,群生或单生。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型至中等。菌盖直径3-5cm,圆柱形,当开伞后很快边缘菌褶溶化成墨汁状液体,表面褐色至浅褐色,并随着菌盖长大而断裂成较大型鳞片。菌褶灰色。菌柄白色,中下部生菌环。

中毒表现及处理:一般认为可食用,亦有人食后中毒,尤其与酒同食。中毒后立即就医。



翘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a)

俗称:刺儿蘑

分布及生境:分布于我国吉林、河北、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夏秋季多生于阔叶树树桩上,群生。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型至中等。菌盖直径2.5-l0cm,土黄色或黄褐色,上有带红褐色反卷或翘起的鳞片。菌褶浅黄色至红褐色及暗锈色,直生,密,不等长。菌柄近圆柱形,靠近基部渐细,鳞片翻卷,上部生有膜质菌环。

中毒表现及处理:一般认为可食用,但也有记载认为有毒,可引起胃肠道症状。中毒后立即就医。



毒粉褶菌 (Entoloma sinuatum)

分布及生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单生。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5-20cm,污白色至黄白色,有时带黄褐色,边缘波状常开裂,表面有丝光。菌褶初期呈污白,老后呈粉红或粉肉色,直生至近弯生,稍稀。菌柄白色至污白色,较粗壮。

中毒表现及处理:有毒。可引起胃肠症状。曾有过死亡报道。报道称该种在欧洲所有毒蘑菇中毒事件中占10%,是最常遇到的一种毒蘑菇中毒。中毒后立即就医。



点柄粘盖牛肝菌 (Suillus granulates)

俗称:粘团子、松蘑、栗壳牛肝菌、点柄乳牛肝菌

分布及生境: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贵州和云南等地。夏秋季多生于阔叶树林或混交林地上,多群生。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型至中等。菌盖直径5.2-10cm,淡黄色或黄褐色,很粘,干后有光泽。菌肉淡黄色。菌管直生或稍延生。菌管角形。菌柄淡黄褐色,顶端偶有约1cm长有网纹,腺点通常不超过柄长的一半或全柄有腺点。

中毒表现及处理:一般认为可食,但菌孔部分有微毒,有人食用后会产生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国外有皮肤接触该菌引起过敏性皮炎的病例报道。中毒后立即就医。



辣味乳菇 (Lactifluuspiperatus)

分布及生境:分布于贵州、四川、西藏、浙江和云南等地。夏秋季多生于阔叶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3.56 cm,白色、黄白色,中心凹陷,边缘平展。菌褶直生或短延生,极密,常分叉,白色。菌柄圆柱形,向下渐细,实心。乳汁丰富,白色,不变色,偶缓慢地变为黄色,不染色,极辣。

中毒表现及处理:味道极辣,一般认为有毒,可引起胃肠道症状。中毒后立即就医。



毒红菇 (Russula emitica)

俗称:呕吐红菇、小红脸菌

分布及生境: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夏秋季多生于阔叶树或针叶林地上,单生或群生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型至中等。菌盖直径5-9cm珊瑚红色,有时退至粉红色,光滑,粘,表皮易剥落,边缘有条棱。菌肉白色,近表皮处粉红色,薄,味麻辣。菌褶白色,近凹生,较稀,褶间有横脉,不等长。菌柄白色或部分粉红色,松软。

中毒表现及处理:有毒。引起胃肠道症状。中毒后立即就医。



点柄臭红菇 (Russulasenecis)

俗称:点柄臭黄红菇、点柄臭黄菇

分布及生境: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夏秋季多生于阔叶树、针叶林或混交林地上,单生或群生。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型至中等。菌盖直径3-9.5cm,污黄色至黄褐色,有粘液,边缘表皮长龟裂并有小疣组成的明显粗条棱似鱼鳃。菌肉污白色。菌褶污白色至淡黄褐色。菌柄圆柱形,具褐黑色小腺点,有时细长且基部渐细,污黄色。

中毒表现及处理:有毒。引起胃肠道症状。中毒后立即就医。



美丽枝瑚菌 (Ramaria formosa)

俗称:珊瑚菌、扫帚菌、鸡爪菌、粉红丛、粉红丛枝菌

分布及生境: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夏秋季多生于阔叶树林地上,群生。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大,浅粉红色或肉粉色,由基部分出许多分枝形成珊瑚状,高达10-15cm,宽5-10cm,干燥后呈浅粉灰色,每个分支又多次分支,小枝顶端叉状或齿状。

中毒表现及处理:有毒。引起胃肠道症状。。中毒后立即就医。



皱柄白马鞍菌 (Helvella crispa)

俗称:棱柄白马鞍菌、鸡腿蘑

分布及生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单生。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2-4cm,初始马鞍形,后张开呈不规则瓣片状,白色到淡黄色,子实层生菌盖表面。菌柄圆柱形,白色,有纵生深槽,形成纵棱。

中毒表现及处理:有毒。生食有胃肠道反应。研究发现含有甲基肼,可能引发严重中毒,甚至致癌。中毒后立即就医。



五、神经精神型

一般起病快,多在进食后15分钟致2小时内发病。除有消化道症状外还出现明显的精神异常症状,表现瞳孔缩小、多汗、唾液增多、流泪、兴奋、视物模糊、幻觉、步态蹒跚、谵妄等,严重者可出现视觉畸变(小人国幻视症)、狂躁、沮丧、焦虑、被害妄想等类似精神分裂表现。一般预后良好,多在4-24小时内恢复。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对症处理。

毒蝇鹅膏(Amanitamuscaria

俗称:毒蝇鹅膏、毒蝇伞、毒蝇菌、捕蝇菌、蛤蟆菌

分布及生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新疆、辽宁、内蒙古等地。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群生。

形态特征菌盖呈鲜红色至橘红色或黄色,上敷有许多白色或污白色凸起(疣状物),幼时呈半球形,展开后直径5-15cm。菌褶白色。菌盖下可有白色或浅黄色菌幕残余。菌柄白色,长12-25cm,粗1-2.5cm,菌柄靠近上部有白色菌环。基部(根部)膨大呈球形。

中毒表现及处理:有毒,含毒蝇碱,对苍蝇等昆虫毒杀力很强。可引起神经精神型症状。该种是人们最为熟识的一个蘑菇种类,很多童话故事及漫画中出现的红色菌盖带有白色斑点蘑菇就是这个种。中毒后立即就医。



茶褐丝盖伞(Inocybe umbrinella)

俗称:茶褐毛锈伞、茶色毛锈伞

分布及生境:分布于河北、江苏、四川、云南、新疆等地。夏秋季多生于阔叶林地上,单生或群生。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菌盖直径1.5-3cm,呈钟形,暗褐色,边缘色浅,具辐射状裂纹和平状的纤维毛。菌肉白色。菌褶锈褐色,稍密,不等长。菌柄圆柱形,浅褐色,内部松软,具丝状纤毛。

中毒表现及处理:有毒,主要含毒蝇碱可引起神经精神型症状。中毒后立即就医。



裂丝盖伞 (Inocyberimosa)

俗称:裂盖毛锈伞、裂丝盖菌

分布及生境:分布于吉林、河北、江苏、青海、云南、西藏、新疆、香港等地。夏秋季多生于阔叶林地上,单生或群生。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3-5cm,初期近圆锥形至钟形或斗笠形,淡乳黄色至黄褐色,中部色较深,表面密被纤毛状或丝状条纹,干燥时龟裂,边缘多放射状开裂。菌肉白色。菌褶淡乳白色或褐黄色,凹生近离生,较密,不等长。菌柄圆柱形,上部白色有小颗粒,下部污白色至浅褐色并有纤毛状鳞片,常常扭曲和纵裂,实心,基部稍膨大。

中毒表现及处理:有毒,可引起神经精神型症状。中毒后立即就医。



古巴裸盖菇 (Psilocybe cubensis)

分布及生境:分布于云南、西藏和香港等地。经常生长在牛粪堆上。

形态特征:子实体比较小。菌盖直径1.5-4 cm,初期锥形或半球形至近平展而中部稍凸起,开始表面黄色,后呈赭色和奶油色,老时带白色,粘,光滑或有白色鳞片,水浸状。菌褶直生或凹生,暗灰色到暗紫褐色,最后黑紫色。菌柄圆柱形,基部膨大,内部松软或空心,表面白色至奶油色或黄褐色,菌环以下光滑或稍有鳞片,顶部有条纹。菌环膜质生柄上部,白色,往往落有孢子呈现暗紫褐色。

中毒表现及处理:有毒,含有光盖伞素和光盖伞辛,诱发精神病及致幻觉反应。墨西哥印地安人有传统食用这种毒菌的习俗,食后很快产生精神极度愉快,狂欢乱舞。同时出现稀奇古怪、形形色色的幻觉。部分患者可出现焦虑、如醉者或哭或笑,最后全身软弱无力,疲乏嗜睡等。4-6小时毒性过后恢复正常,且无后遗症。中毒后立即就医



六、过敏性皮炎型

该型潜伏期较长,多在进食后1-2天发病,表现为“日晒伤”样的皮损,暴露皮肤见光后出现红、肿、瘙痒、灼痛等光敏性皮炎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疱疹,少数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胶陀螺 (Bulgaria inquinans)

俗称:猪拱嘴蘑

分布及生境:分布于吉林、河北、河南、辽宁,四川、甘肃,云南等地。夏秋季多生于阔叶树上或腐木上,单生或群生。

形态特征:子囊盘较小,直径3-4cm,高2-3cm,似陀螺状又似猪嘴,黑褐色,质地柔软具弹性。除子实层面光滑外,其他部分密布簇生短绒毛。

中毒表现及处理:食用后可引起光敏性皮炎经,表现为嘴唇肿胀和火烧般及针刺样疼痛。中毒后立即就医。



叶状耳盘菌(Cordierites frondosa)

俗称:假木耳

分布及生境:分布于湖南、广西、陕西、云南、贵州、四川、吉林等地。夏秋季多生于阔叶树上或腐木上,群生。

形态特征:子囊盘小,直径2-3.5cm,呈浅盘状或浅杯状,黑色,由数枚或很多枚集聚生一起,个体大者盖边缘呈波状,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粗糙和有棱纹,湿润时有弹性,呈木耳状或叶状,干燥后质硬,味略苦涩。菌肉黑色。菌柄具短柄或几乎无柄。

中毒表现及处理:食用后可引起光敏性皮炎经。该本品外形极似木耳,因此在木耳产区多发生误食中毒。中毒后立即就医。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审稿:付红英  核稿:邹毅  责编:刘家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