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 驻村帮扶工作特别报道之(1)

发布时间:2016-05-05 本文来源:宣传科 作者: 系统

    陈 群

我所驻的煤洞村村委会办公室就在金坡乡街上,距乡政府不过两三百米的路,在每天沿着公路来回的途中,见有一条小道蜿蜒着通向公路旁的大山深处。平常听村支书讲过,山那边住的有人家,而我来到村里快一个周了,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没上去过。331日傍晚,在金坡乡政府吃过晚饭以后,我决定改走小道,到大山深处去走一走、看一看。

山路一开始有一段平地,我路过的时候还见有村民在地里忙活,现在正值种植玉米的时节。大约走了三百米就来到了名副其实的大山脚下,“山路”由此开始蜿蜒着,我时而踩着巨石,时而踏着高低不等的“路坎”,高的估计有六七十公分;时而林间小道,杂草丛生,“山路十八弯”,这么陡峭的山路,像我这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走着都很吃力。我喘着粗气,脑海中时不时冒出老人、小孩艰难行走的影子。走了约三百里“山路”终于来到了半山腰,又见到了在地里忙活的农民,她怀里抱着一捆木材,我主动上前打了声招呼:“大娘,你好,我是村里新派来的驻村干部。”“有哪样事?”大娘问道。我说:“没事,大娘,我就是上来看看你们。”简单几句问候之后,大娘就领着我向村里走去。走到半山腰,路总算要平缓一些,又走了两三百米,终于来到了公路尽头所不能看见的村里。

到了村口,首先看到的是一户土墙房茅草屋人家,这房子大概修建于四五十年代之前,只见墙壁呈现出大大小小的裂缝,像是悬崖上参差不齐的纹路,茅草顶看起来老化严重,应该有很长时间没更换了。在房前,一位年逾70的老人和一个40岁左右的男子正在赶山羊进圈。我和大娘告别之后就上前和老人打了声招呼,递上一根烟。听到我的声音,年轻男子和茅草屋旁边站着的一些人也主动向我围过来,我一一给他们递上烟,一边介绍自己,一边询问着相关情况。原来这位老人名叫杨文华,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以前当过兵,刚和他赶羊的是他的小儿子,后来出来的人是他的大儿子一家。听老人介绍,这个组属于红场二组,原来有四十多户人家,但由于下面公路旁有一个煤矿,施工导致地质塌陷严重,公路不通,已经搬迁了三十多户人家。因为赔偿款尚不够买一个地基,更没有钱新修房子,村里人没有土地,没有收入来源,现在搬迁剩下的还有十几户人家。虽然村里的电通了几年,但是,人畜饮水还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孩子们读书要跑到金坡街上,生活极为不便。老人说他已经很久没有下山了,一到下雨天,不穿“水桶鞋”(雨鞋)是无法出行的。大儿子由于受过重伤,半边身子无力,家里重活都是大儿媳一人承担,好不容易一块砖一块瓦的从很远的地方人挑马担新修了大概五六十平米的房子,但由于地质塌陷,新房子已出现很宽的裂缝。幸好孙子大了,可以为家里分担一点。二儿子因为两个孩子年龄小,加上老人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就在家务农为主,养了十几只山羊,勉强维持生计,房子还是土墙茅草屋。

我四处看了看,继续和大伙说着话,老人说:“我曾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当过兵,能有今天的生活,我很感谢共产党,一切听党指挥,听政府安排。”听到这些,我发生内心的钦佩起老人来,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我一边赞许老人组织意识高,是我们这些后辈所不能及的,一边赞许两个儿子都很孝顺,不像我们村里,差不多所有的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我鼓励两个年轻男子,只要吃苦耐劳,一定能走出大山,过上幸福的日子。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还下起了毛毛雨,全家人执意留我吃了晚饭才走。想到难以下山,我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道别了全家。他们一路送我到村口,嘱咐我不要走错了路,随时上来坐,我和他们一一挥手告别,一个人下山了。

回来的路上,杨文华老人的一席话一直回荡在耳边,心里十分难过,想着杨文华尽管生活困难却不向组织“开口”,他的行为成了我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驻村帮扶队员,工作中虽然苦,但再苦也没有那些因种种原因致贫的村民的生活艰苦。我将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完成我的帮扶工作。

[核稿:周文波  责编: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