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沪医疗队员心得

发布时间:2022-06-16

编者按:

69,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20名援沪医疗队员结束在贵阳指定地点为期14天的集中封闭休整,平安返回毕节。

回望32天的援沪历程,这段充满勇敢与奉献的经历,这段不一样的青春,援沪医疗队员们感慨万千……

“疫”路逆行  让我成长

£  吴进

跟大多数人一样,我带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努力向前奔跑着,觉得岁月静好。从没想过,我会以援沪这种特殊方式来到上海。

很荣幸能够参加这场“战役”,履行“白衣战士”的使命,见证国家强大的凝聚,人民万众一心的奔赴,英雄默默无私的坚守……这一幕幕,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次锤炼和洗礼。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国有难,当操戈披甲,民有困,应赴汤蹈火,能够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自豪。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430日,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20名队员被分配到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与方舱仁济医院老师对接完毕后,当天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在方舱医院,这是距离患者最近的地方,所有队员都是第一次,有担心、有焦虑、有害怕,而我作为组长,不能表现出任何的情绪,我需要稳定“军心”,这样队员才能更有信心。于是,我只能一边给队员加油打气,一边一遍又一遍帮助每一个队友检查防护用品是否穿戴整齐、规范、符合标准。下班的时候等盯着所有队员脱完防护用品,保证每个人都安全后,再开始脱自己的。第一天大家很兴奋,也很高兴,回到驻地召开视频会议,总结着不足,畅谈着当天工作感受。

20多天以来,让我从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变成了一个“老妈子”对队友们的反复“唠叨”:从队友衣食住行、院感防控、消毒隔离、酒店驻地、队员身心健康,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到;从每天检查着每一个人穿戴防护服,到队员间相互检查;从每天守着监控看每一个人脱卸,到队友可以独立完成。也让我从忐忑不安到井然有序。

结束援沪“战役”,我们将踏上回家的行程,在这难舍难分的时刻,回想一起走过的日子,忘不了队员“疫”路逆行的美丽身影,忘不了队员甘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这是2022年这个不平常春天最美丽最动人的风景。

在最美好的年纪做最有意义的事

£  钟珺

 

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持续两年多了,人类在病毒面前,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无助。

2020年初,我首次参加了湖北鄂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现在,在上海,对我来说,支援并不算陌生了,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工作而已,压力肯定有,但这次,至少是有经验的,没有在湖北那时的迷茫。转眼援沪就快满月了,百感交集。

每一次前行都是在工作中学习,此次援沪,我被分到了方舱医院进行工作,在湖北的时候呆的是定点医院,来到方舱,反倒觉得氛围没有那么凝重,在舱内来回巡视、抽血、患者心理调查等,炎热的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着实有点吃力,半个钟头下来汗流浃背,还好手里握着两个冰袋,提神醒脑。

工作不易,人间有爱。每每想起为大人抽血时小朋友在旁边拍手唱歌,巡舱的时候像个小天使一样跟在我后面蹦蹦跳跳。路上遇见几个漂亮的小姐姐开心的邀请我一起去玩耍拍照。还有几十岁的老大爷时不时的过来问一句:“贵州这么远过来,贵州哪里的呀?真是辛苦,太感谢了!”然后大家就开始你一句我一句的聊天,有快乐,有失落,有鼓励,有感动。

下班路上,大家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满是泪痕的脸上却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这一刻什么都是值得的。说实话我们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伟大,对我而言,就是在最美好的年纪做了最有意义的事,我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展现毕生所学,我想和党员前辈们一同并肩战斗。能被祖国需要,能被人民需要,我倍感荣幸。

一方受难,八方支援,这样的中国,一定能赢。而我,将会一路前行,不管以前、现在、还是未来都毋庸置疑。漫漫白衣路,少年追光时,加油!

全力以赴  逆风而行

£  胡文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让我们来不及感慨。在上海这场抗击新冠肺炎役情的“战疫”里,谁都是全力以赴,我们每个处于不同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但为了战胜它,都在尽付出。  

  “闻令而动”“请战出征”。还记得,刚下高铁,虹桥站出站横厅中1100位贵州省援护医疗队排列着整起的方队,气氛很严肃。感觉似乎空气中都全部被病毒占领,连呼吸都不敢放肆。脑袋里不停的想着关于疫病传变的规律和新冠肺炎的特点,如何更规范的预防感染,如何保护好自己以及战友们,不能给感染任何机会。  

第一天进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开始执行任务,我被分配到指挥部的感控中心。面对奥密克戎病毒,我们万分小心,也时刻保持警惕性,做好自我防护。因为有各个省份的医疗队接管不同的舱,各自都有着自己的院感队伍,还有第三方的工勤人员,由于第三方的工勤人员都是非医学专业出身,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放在第三方工勤人员身上。上午,充分了解了方舱的一个整体情况以后并总结存在的问题,下午就组织培训第三方工勤人员,对他们进行穿脱防护服、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职业暴露以及消毒液配置等相关知识培训。我深知院感的责任重大,忐忑不安的心想着各种院感应急处置流程,想着很多不确定性的问题,这一天结束了,紧张又疲惫。

记得有一天,进舱后,突然一位奶奶走到我后面喊住我,当时我在检查消毒液的浓度问题,“你是贵州来的吗?”我说是的。“你们贵州那么远都来了,真的特别感谢你们,特别感谢!”听后,我顿时心里有一种对“白衣天使”说不出的职业自豪感,坚定大声的回答着:“奶奶请你们放心,我们是你们坚强的后盾,请你好好的在这里面休息,保持好心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奶奶坚定的眼神,给了我很大鼓励和信心。    

   时间转瞬即逝,在多个日日夜夜的守护下,上海疫情防控成效也逐渐好转,回想着每次在监控里面的提示,每一次消杀,每一次培训和会议,大家都认认真真,每一次穿脱都仔仔细细,反复多次的培训,大家不厌其烦,我感到非常安心。

   

对这场疫情,我们不是孤军作战,我们的敌只有个,“战友”却千千万万。是的,从来就没有什么岁静好,只是有替你负重前。配合治疗的患者,配合感控的“战友”,配合后勤保障的工勤人员,都在默默无闻的付出,在保卫着上海,保卫着祖国。我时常感到我们这个社会弥漫奉献的芬芳;因为担当,上海这座城市才有岁静好的坚实底座;因为懂得相互关怀和理解,我们才会有共同对、共同担当、共同坚持的强正能量。

面对疫情,牢记嘱托,我们勠力同心,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无硝烟的战场里,我们还要继续相互持、紧密配合、坚持到底。我们爱这个国家,爱这座城市,不仅在昨天和今天,更在未来的每一天。

这场疫情检验着我们新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感,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上海需要,祖国母亲需要,我们无条件的前往一线投入战斗。

我们坚信:能战胜疫情,病难过后,祖国必定安然无恙。

不负青春 不负韶华

£  丁香连

疫情无情,国家有爱。

上海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无数医疗队星夜起程,奔向了最需要她们的地方。也从没想过,我会以援沪这种特殊方式来到上海。但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场战“疫”,履行“白衣战士”的使命,见证国家强大的凝聚,我为能为国家奉献自己薄弱的力量而感到自豪。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初到上海,面对如此严峻的疫情,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后,就开始了我们的方舱工作,虽然进入方舱之前,仁济医院的老师已为我们详细介绍舱内的布局,但真正进入到舱里,由于环境不熟,还是觉得晕头转向。虽然每次进舱的时间不是很长,在舱里,能近距离的接触患者,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也会接触到许多的医疗队,然后都会问一句“你们是来接替我们工作的吗?”也会遇到患者询问:“你们是贵州的吗?贵州好远的,你们那么远的来帮助我们,感谢你们!”也遇到过贵州的老乡,说“很早就看到你们出发了,一直没有见遇到过你们的身影,今天,看到你们来这里,真的是倍感亲切。”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也很激动、很高兴!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每次工作结束脱掉防护服后、所看到都是一张张被防护用品印下痕迹的脸庞,一双双被橡胶手套捂到发白的双手,一身身被汗水浸湿留下印记的衣服,这些都是我们的“军功章”。回望这段不一样的经历,将是我人生最美好的回忆。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当初心战胜了恐惧,当责任代替了紧张,这一身白衣便是我此生穿过最骄傲、最自豪、最无悔的衣服。

当看到“上海全市16个区都已实现社会面清零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时,我仿佛听到一阵阵欢快轻愉的脚步,看到了一行行簇拥而至的行人,一条条车水马龙的街道,我感觉到这座魔都城市再一次沸腾了。地铁终究会回归拥挤,街道会重返热闹,胡同里的早餐铺子和市中心的歌酒霓虹都会一如往常。

相信爱与希望的速度,一定会超过病毒,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重新开始。祖国必将安好!

[审稿:陈 煦  核稿:周文波  责编:杜魏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