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励儿子勤学医

发布时间:2015-01-06 本文来源:宣传科 作者: 系统

■■   吴道兴


那时,我的大孩子正在上某医学院。我收到第一学期“成绩通知单”后,对孩子不理想的成绩闷闷不乐。

以他成绩单位上的分数如此下去,能否成为救死扶伤的好医生,我心里实在没底。在是否“责备”和鼓励之间,我犹豫不决。

想了很久,我以家庭经济困难为由,要他多参与“勤工俭学”,多到附院病房去走走看看,多体验些“医患”间的微妙关系。

假期,我给他写了封长达5000余字的信。除了说清“我无力用现行方式助他就业”外,更多的是谈精益求精的“医理医技”与“医德”、人生的意义。

我在信上说,当年我一直是想从医的。只因家庭经济困难,师范学院不要学费,才临时改读师范。其实,当医生胜过当教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培养人才不错。而医生同样肩负此任,他们同样要给病人及社会。传播健康养生之“道”,授防病治病之“业”,解病毒入侵之“迷”与如何驱除之“惑”!医业与教业之重要性,在此意义上,扯平了。

但是,在人生命垂危的紧急关头,教师及其他各行“专家”,无法将一个命悬一线之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唯有医生能够做到,无论理论与实践,从病情的诊断,药物的配搭与用量,都必须“精确”。特别是手术,要求的“精准”度就更高了。教师在黑板上写错了字,可抹掉重写。算错了题,可以重算;工程师一条路修的有欠缺之处,可以重修补修;一座大桥,一座大楼,修的不合心或落后了,可以炸掉从来。而一剂错药,一个技劣手术,把一条本该挽回的生命反而断送了,能“补救”吗?医生的职业地位与专业技术,均不可等闲视之。作个名符其实的好医生,真不容易呀!

去信一个多月后,我又抽时间,亲自到医学院看他,给他带去我的《故乡的回忆》一稿。

我的“回忆”中,有两个小故事。

在故乡那个只知用“跳神送鬼,驱魔除病”的愚寨里,我的母亲因环境恶劣,家境贫寒,致使积劳成疾,卧床不起。

一天父亲不在家,一个挂着伞笼子声称自已学到了治伤的“特药特技”拍着胸脯对母亲说:一剂药,包把你的“伤病”治好!

疼痛难忍,治疗心切的母亲,毫无半点服药常识的母亲,在他夸夸其谈的蛊惑下,一口将他的治伤“特效药”吞下。

那“医生”收了钱,背着伞笼子走后,大约半个时辰功夫,母亲就口吐白沫,不醒人世了。父亲回来,无计可施,悲天不应,哭地不灵!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妻子咽气……一条宝贵的生命,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就这样毁了!因此而带给我们的,除了灾难还是灾难!那年,我的么妹还不满五岁。

多年后,我见到了当年的海仁模“医生”。

问他:“那年,你究竟给我母亲服了什么药?”

“马前子呀!”

“服了多少?”

“八钱呀!不错吧?”他回答的那么自信,那样的“理直气壮”!

后来,我查看了相关医药书。马前子确实可配伍入伤药,可必经严格“炮制”。大男人用量,也不能超过两钱。

今天看来,肺病己不算什么了不起的大病,更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了。可在当年的嗄呦寨,却是被称为“干痨鬼”的巨魔。有人说,“干痨鬼”先“吃”的那家,必定是对“干痨神’不敬的人家。那是“报应”。而病家从不求医,也无医可求!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干痨鬼”,把家人一个个地“吃”掉!

寨里还传,“干痨鬼”吃完这家后,转移先吃的,首先是“同姓”家族。把这姓人吃光之后,再寻吃“不敬”的他姓人。这样,他姓人,反而不怕“干痨鬼”了。因为,掰指头一算,“干痨鬼”吃死一个,要一两年。吃完一姓人,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还怕它干什么?只需每天警示自已:好好敬重“干痨神”就行了。

全寨人没一个知道那是“肺病”,更不知道肺病会传染。因而,人人不惧与肺病人随意接触,有的甚至拥抱而眠。其结果可想而知。

寨上有个杨姓人家。三个孩子,被“干痨鬼”吃掉后,家族人着急了,“再不想法,就轮到我们家族中人了”。于是,他们想出了条拯救家族的办法:在“干痨”病人断气之前,把他的七窍完全堵塞,“干痨鬼”就跑不出来吃其他人了。

一天晚上,几个杨姓彪形大汉,冲了升糯米糍粑,闯进“干痨鬼”屋。二话不说按住老者老奶,从嘴巴到肛门,所有“孔眼”一律塞掉。

“现在怎么办?”其中一个问。

“埋人,要花木头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领头的杨老四边回答,边点燃了手中的火把,递上杨老者家的茅草房。

待杨老者的土茅屋被烧光后,杨老四拍手哈哈:“这回好了,保证无事了。‘干痨鬼’不被堵死,也被烧死了,这下,杨氏门宗可安宁了。”

公安人员来逮捕他的时候,他还高声嚷叫:“凭啥子抓我?我这不光是为我杨家人,也是为了全寨人。否则,‘干痨鬼’把杨家吃光后,还不是要吃全寨么?只看哪姓人先倒霉罢了。”

这个实实在在的真人真故事,至今,嗄呦寨人还记忆犹新。

那些年,杨老者成“干痨鬼”后,依然常串寨子。经常天黑这时到我家。丝毫不知杨老者是肺病病菌携带者,坚信“干痨鬼”吃了“不敬”再吃“同姓”,与他姓人无关的“医盲”父母,特别是心地善良的母亲,不但常招呼他与全家人同锅吃饭,还常留他与我“同床共枕”。我上学知道肺病及其传染途径后,后怕了许多年。稍有感冒咳嗽,就惊心,是否被传染了?

我对儿子说,不能再让“药盲”、“医盲”的愚昧与无知再次充斥、霸占嗄呦寨了!吴家应出个真医生,嗄呦寨应有个好医生。一付良药,一个成功的手术,可挽救一个宝贵的生命!好医生对人类社会的奉献,是无与伦比的!

我再三对他强调医疗行功的重要:对症下药,来自正确的诊断;正确的诊断,来自对病情的掌握与理论的对接;手术的成功,来自病情的判断与技术的掌握;二者具备后,取决于细心与技术的“精准”。而医学的“精准”,均来自于“刻苦”。没有程门立雪的精神,没有悬梁刺股的磨砺,是万不可能达到的。

儿子听了这些故事和我的忠告后,默默地点了点头。后来,他学习一天比一天勤奋刻苦,成绩逐步提高。毕业分配后,又找了个学医的好媳妇。从业近二十年来,夫妻俩未出现过医疗事故,未发生过医患纠纷。  

                                            [责编:刘家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