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总关情与爱——《心灵的“风景”》读后

发布时间:2015-01-06 本文来源:宣传科 作者: 系统

■■   徐本礼

读罢20141130日《毕节市笫一人民医院报》副刊版《心灵的“风景”(外一篇)》一稿,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种情与爱交织的激流涌动我的全身,稿件中,无论是标题还是内容,都如磁铁的引力一般,把我的心紧紧吸引。

《心灵的风景》开头采用写新闻故事的手法,开门见山地向读者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讲述的是一对老夫妻卖报的故事。故事展开之后,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倒叙的笔法描绘自己每次见到老夫妻时的不同情景,有莫名伤感的奇遇;有避雨时的巧遇。“我”每次买报都多给钱不要找,最多的一次是用50元,只买一张报也不用找。“我”对卖报的老夫妻所产生的同情、怜悯……在文章中提升为“我”由于对老夫妻互敬互爱、互相关心、互相爱戴、互相尊重的感情,敬老以及羡慕和向住之情。

文章通篇故事语言精练,通俗易懂,娓娓动听。读完此稿,故事虽无特别传奇的色彩,也无故华丽的词藻,但让人在淡雅清新的细节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产生向一对老夫妻那样知睦相处、那样互相体贴、那样关怀备至、那样体贴入微的高尚品质学习。

而外一篇《默契》,虽然同样也写一对老夫妻,但作者却采取写《心灵的“风景”》的同样笔法,不同的是前一对老夫妻是卖报,后一对老夫妻是打羽毛球。作者在描绘老夫妻打羽毛球中,着重突出这对老夫妻在送羽毛球的过程中,双方都尽力的把球送入对方的球拍中。并用自己和爱人同样打羽毛球时的技术与老夫妻相比的不协调而自愧不如,敏感地察觉到自己的不足:为生活努力工作,无法给予家庭更多关爱而深感内疚,无形中折射出了作者是一个善于解剖自己且进去反省自己的智者,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让读者从中受教育的深刻寓意。

[责编:杜魏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