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樨情

发布时间:2017-09-21 本文来源:宣传科 作者: 系统

   肖桂枫

一直很喜欢花草,也喜欢那些如花草般诗意的名字。

从前,并不知木樨花就是桂花,就是觉得木樨这名字中隐含着一份隐隐的刚毅和柔情,后来才知道其实是桂花。名字里的辈分就是“桂”字辈,文人常用名字开玩笑,说我名字有深意,走过一路香映红,“丹桂飘香,枫林丛染”。百度了一下,木樨,又作木犀,即桂花,属木樨科常绿灌木或乔木,常见的有丹桂、金桂、银桂、四季桂等,开金黄色碎花,极香。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产地中国,各地种植较多。新鲜木樨花可用来做糕点、制糖、入酒。

小时候对桂花的印象也不是太深,记忆里似乎有桂花糕的影子,吃过也大都囫囵吞枣了。

记得自创一种调和茶。也曾设想过一款用桂花来做材料,选用挂花香型的凤凰单枞,一套青花瓷的茶具,泡开出汤后,撒上点点金黄色的干桂花,在原本幽香阵阵的茶汤里,更多出干桂花的香甜浓郁。桂花朵朵在高温茶汤中泡开后慢慢沉落于杯底,一杯金黄摇曳,茶汤滋味清幽,香气丰富。只是后来还是放弃了这设计灵感,连茶带用具送给一个朋友了。

家住的小区里也种了很多桂花树,一到深秋季节,整个小区都瓢荡着浓浓的花香。把桂花采摘下来,清理干净后,可以做糖桂花,也可以泡桂花茶,想着就觉美滋滋的。晚饭后,去小区的绿化带散步。最喜月色清朗,行走在季节的边缘,只觉暗香盈袖满怀。身侧池水涟漪,抬头是朗月,低头亦见恋人们相偎的身影,桂花树影婆娑。月夜伴着花香满溢,人间至美不过如此吧。这会儿,已经不需要用语言去呢喃,懂与不懂,原来都在那一树的花影间了。

李清照在《拥鸽天·桂花》写道:“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冷然的去看那些文字,作者都试图把自己隐匿在文字的最深处。徒然,终有不归路。就算遮住了眼,可还是遮不住心啊。读着别人的故事,想要从容,是不是件相对容易的事呢?当一种思念化成挂在枝头的蝉蜕,任风儿穿过空荡荡的身体,已经是无知无觉,只有用一朵花开的姿态等待被岁月风干、撕裂,在秋风中飘向远方,无穷无尽。

打翻前世柜,正逢江岸月如水。折折叠叠,那一朵花开的时间,蔓延。以落花的优美倾听前生遗落的故事,时光无言,以风的姿势揭开故事里的秘密。所以心总是起起伏伏,波澜不已;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平静,不能平静如秋天的暖阳;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淡定,淡定如西湖的碧波。此时,自己也说不明白,是该如落花般的死寂?还是该如秋叶般的释然?

季节已经陷入了触手可及的凉,木犀花还低语着秋日最后的暖。木犀花开在相思的季节,木犀花在微风中等待,木犀花没有旅人的浪漫,每个秋季花儿开满枝丫,只为等待流浪的人归来,头上的白发不觉在哪日就成为了一道风景。顺着木犀一缕幽香的指引,寻找来时路,却发现已是满地的荒芜,只有沧海的粉尘伴在左右,遥望所谓顺其自然的方向,那是每日黄昏的色彩。

[核稿:周文波  责编:刘家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