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重量

发布时间:2017-01-22 本文来源:宣传科 作者: 系统

   卢起飞

2016921,这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门诊部的护士来说,却是不平凡的一天。

当天上午1040分左右,一楼导诊台护士陈玉凤在常规巡视大厅时,见候诊椅上躺着一面色青紫的中年男子,职业的敏感性促使她上前进行询问。“喂,叔叔,你怎么啦?”无应答,陈玉凤立即摸了一下病人脉搏,没有搏动,双侧鼻孔仅有微弱气流逸出。用手机电筒查看了瞳孔,瞳孔对光反应迟钝。陈玉凤一下子意识到病人心跳呼吸停止了。随即大声呼叫:“快拿氧气袋来,病人没有心跳呼吸了,快去叫急诊科医生过来,快给担架队打电话,”随即将病人平躺于地面,氧气袋很快上好。就在这紧急关头,内科医生金鹏刚好路过门诊大厅,见状简单询问之后随即摸了一下颈动脉,听诊了一下心前区,立即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一个循环过去了,病人心跳呼吸尚未恢复。接到呼救电话的我迅速跑到现场。一看这场景,随即叫护士刘静去急诊科推抢救车及监护仪。心肺复苏持续进行着。随后火速感到的急诊科医师王光林、护士杨萍及谢馨颖,也迅速加入了抢救的队伍之中。输液通道建立了,病人气道打开了,简易呼吸器连接上了,监护仪连接上了,心电波形提示病人出现了室颤,“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360焦电除颤”,简单快捷的语句,此时,医师医嘱好像决战前的将军在下作战指令,随着电极板接触到病人胸膛病人上半身弹起那一瞬间,我才猛然发现我们所有参与抢救的人员都是跪在地板上进行抢救的。第二循环的心肺复苏后,病人心跳及呼吸仍未恢复。抢救持续进行,在场人员轮流进行着胸外心脏按压。“360焦电除颤”,随着第二次除颤结束,心电监护仪上提示恢复窦性心率,病人胸廓也开始有规律地起伏起来,青紫的面色逐渐地转为红润。大家如释重负,这时参与心肺复苏的人员头上也都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但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而此时,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人民日报》记者白剑锋的那句话“当病人康复时,护士得到的是一种爱情爆发般的幸福感。”

随后打出的心电图结果提示病人“急性广泛性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担架队到来将病人送入了急诊科,丁霞副主医师会诊后立即将病人送到介入导管室作了急诊PCI手术。病人转危为安。

在完成整个抢救直到知道病人结果的过程中,我们的医师护士是心无旁骛的,病人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参与抢救的人员中有只有一个多月就将临产的陈玉凤、丁培根,但病人危急时刻她们只记得自己是护士。

此事已过去了几个月,该病人早已康复出院,但全体参与抢救的医师护士跪在地面抢救该病人时的场景却时刻浮现在我眼前。他们一个个娇小的身躯,擎起的却是病人及家属的难以承受之重。

我为医院有这样一支能征善战的急诊医护队伍而自豪。

[核稿:周文波  责编: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