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线上的“特种兵”——记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魏成义

 周文波  /

》》》》人物档案

魏成义,女,中共党员,汉族,副主任医师,19733月出生,19957月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现任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1995年分配至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原毕节地区医院)内科工作,曾到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擅长治疗各种危急重症及呼吸科疾病。贵州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贵州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毕节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ICU,一个被人们称为生命最后一道关口的地方,多年来,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魏成义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带领导她的“队友们”立足本职岗位,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护理服务,一次次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把最真的爱、最纯的情奉献给了患者。

ICU 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  

了解病情

仔细检查每位病人的病情,护士在病床间来回穿梭,观察每个病人床边监护仪器上显示的生命体征,给病人换输液瓶;到处都是仪器,病人身上插满了各种导管,各种医疗仪器在滴滴作响……走进重症医学科监护病房ICU,映入眼帘的是病房里忙碌而又井然有序的景象。

与普通病房不同,进入ICU的病人大多都处于半昏迷、昏迷状态,家属又不能陪在身边,因此,魏成义就带着她的“队友们”,没日没夜地坚守岗位。如此的场景,对于重症医学科监护病房ICU的每一位医务人员来说,她们早已习以为常。

1995年,魏成义从贵阳中医学院毕业后,来到了现在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凭着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自医院ICU成立以后,她就在重症医学科工作至今。

ICU,生死逆转有时只是瞬间之事,因此,魏成义每天的工作就是与生命赛跑,对每位病人的救治和护理,来不得半点马虎和闪失,这份职业对她来说,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

从医20多年以来,魏成义时刻牢记着职业赋予她的使命,把本职工作与“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不仅解决患者身体上的疾苦,同时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

坚守    只为挽救每一名危重病患者

仔细查房

ICU是病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到ICU的病人病情都非常危重。

从医以来,魏成义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经过多年的学习磨练,熟练掌握了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自2006年参与创建我院重症医学科以来,魏成义与科室人员共同制定、完善了重症医学科收治标准、转入转出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科室管理,努力提升专科建设水平,重视医疗安全管理,严抓医疗护理质量。率先在毕节市开展呼吸机、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积极收治院内、外危急重症病人,承担了毕节市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大大提高了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使毕节市对危重病人的抢救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00911月,在加抢救贵州省第一例甲流危重症患者过程中,由于患者入院时病情极度危重,有多器官损害,魏成义同志和全科医生护士一起,每天大部分时间呆在病房观察患者病情,在上级医院专家的协助下积极治疗,使患者最终治愈出院,当年收入我院重症医学科的4例甲流危重症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无一例死亡,为毕节市甲流危重症的抢救治疗积累了经验。

重症医学科是目前毕节市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综合ICU病房,同时承担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事件的院外、院内现场急救工作,多年来,在由魏成义的带领下,科室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各种指令性医疗保障任务。

201249,黔西县发生特大车祸,按照省委、省政府指示,在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成功将极危重患者转运至省人民医院;20134月,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的专家吴学愿学赴毕节的讲学途中,在贵毕公路上不幸出了车祸,造成头胸腹多处严重创伤,危及生命,魏成义带领重症医学科积极抢救后,患者生命体征得以稳定,为后期的治疗及康复赢得了宝贵时间。

一次,重症医学科监护病房ICU收的一个普外科的病人,这个病人从手术室转到ICU的时候,瞳孔散大,没有自主呼吸,血压在升压仪的维持下也很低……魏成义立即组织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抢救,经过10多个小时的救治与护理,病人瞳孔回缩了,自主呼吸恢复了,血压也稳定了。

“说实话,当把病人抢救过来时,当时我们非常的高兴。”魏成义说。“在ICU,这样的动人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当面对一个个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生命时,脑子里想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留住病人的生命。这份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

ICU里的病房,是患者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同时也是患者离希望最近的地方。生和与死就在一线之间,一个又一个急危重症病人,在这里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一个个危重病人命悬一线地进来,平安顺利地出去。

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一进病房经常都是24小时以上的工作,如果遇到病情危急特殊的病人,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有时甚至超过48小时以上。她们珍惜每一条生命,努力的挽救每一名危重病患者,这是魏成义和“队友们”一直坚守下去的一个原因。

守护    被誉为生命线上的“特种兵”

疑难病例讨论

作为一名医生,需要具备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年复一年重复着单调和枯燥的工作,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也没有双休的概念,常常远离节假日的欢声笑语和亲人的守望,急为病人所急,想为病人所想,随叫随到,从不推诿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节假日几乎很少休息。无论上班下班,凌晨还是午夜,随时都能看到魏成义的身影。她把科室当成自己的家,把患者的病情时时牵挂在心,已记不清自己在监护病房呆了多少天。每次下班前,总要到病房里走一趟才放心。在魏成义同志的带领下,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始终“以病人为中心”,24小时守护在患者身旁,视病人为亲人,精心治疗护理,一次次将危急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


在患者心中,魏成义一个受患者喜爱、家属信任的“好医师”,但在家庭中,她却是一个“不职称”母亲。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饿了便会自己叫“外卖”;丈夫回到家中,没有一杯热茶端到手中;父母年迈多病,但每次生病住院,都得不到自己当医生的女儿在床旁嘘寒问暖。然而,对于这个“工作狂”,父母及家人给予她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也正是因为父母及家人的理解,才让魏成义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

没有豪言壮语,只是悄悄地把病人的安危放在心中,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治疗间,给脆弱的生命最后的一丝希望。多年来,魏成义就这样一直坚守在这里,并带领她的“队友们”以精湛的技术,让一个个处于危难之中、有的甚至转瞬即逝的生命从“死神”手中挣脱出来,在这里战胜“病魔”转危为安,守护生命的绿色通道,被亲切地誉为生命线上的“特种兵”。

在魏成义的带领下,近年来,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立足本职工作岗位,热情服务患者,先后收治脑血管意外、呼吸衰竭、急性中毒、急性心梗、ARDS、多器官功能不全、休克、外科手术后需加强监护及治疗的院内外危重病人1600余例。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赢得了患者的尊敬和信赖,被救治好的病人或家属总会送来锦旗或感谢信感谢医护人员。三年来,先后收到锦旗20面,感谢信30多封,退还患者感谢医务人员送来的“红包”金额达2万余元,连续3年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本人先后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会议宣读论文2篇,多次获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0年获被表彰为“毕节地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获毕节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今年6月,魏成义被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表彰为“先进个人”。

                                               [责编:唐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