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改善医疗服务纪实

发布时间:2018-01-22 本文来源:宣传科 作者: 系统

    周文波  /

核 心 提 示

毕节市地处边远,贫困程度大,脱贫攻坚任务重,医疗资源困乏,医疗人才短缺。

贵州省作为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而毕节市又是贵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作为毕节试验区医疗卫生战线上的一员,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牢记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在学思践悟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同时,全力打造以学科建设、医疗质量、服务水平为核心的品牌建设,通过硬件建设、流程改善、信息技术等诸多举措,大胆改革、创新服务举措,致力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全力为“试验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有力的医疗保障。2018116,《健康报》二版予以报道。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19886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报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试验区”,是科学发展观的发源地。在这里,矗立着一家服务半径150公里、服务人口900余万,辐射川、滇、黔三省毗邻地区的“三甲”医院——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

近年来在院长陈文智的带领下,该院始终把“群众满意就是最大的成功”作为追求目标,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求真务实,使医院人才队伍、医疗质量、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学科建设等各方面得到快速提升,医院驶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如今,该院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教、研、防、急救、康复”于一体的三甲医院,是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毕节整合医学中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技术协作指导医院,贵州省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院士工作室”。该院先后荣获“2014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典范医院”“2014年度贵州省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十佳单位”“2015全国最佳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等殊誉。

毕节市地处边远,贫困程度大,脱贫攻坚任务重,医疗资源困乏,医疗人才短缺。贵州省作为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而毕节市又是贵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一直以来,由中央统战部牵头推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专家顾问组,积极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奋斗、合力攻坚的“同心”实践,激发了毕节试验区人民“后发赶超”,助力“脱贫攻坚”,助推“同步小康”的激情,促进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为毕节试验区医疗卫生战线上的一员,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牢记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在学思践悟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同时,全力打造以学科建设、医疗质量、服务水平为核心的品牌建设,通过硬件建设、流程改善、信息技术等诸多举措,大胆改革、创新服务举措,致力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全力为“试验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有力的医疗保障。

筑就人才高地

强化医疗质量

改善医疗服务,一流人才是根本。在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下,自2012年陈文智院长上任伊始,就站位全局,立足长远,制定了“人才兴院,科技强院,特色立院”的长远发展目标。医院将人才建设作为院、科两级“一把手”工程来抓,创新实施领军人才、青年英才、学科团队、管理精英培养工程,筑就人才高地。

注重人才培养。医院每年拿出经费1000多万元作为人才引进专项经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筑巢引凤,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在职员工提升学历,与遵义医学院联合举办在职研究生进修班,与广州医科大学联合举办住院医师规范化专业硕士班。“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仅2012年以来,通过人才引进、简化程序、公开招考等方式,招录紧缺人才325人,拥有博士、硕士、本科学历556人,副高以上职称220人,提升学历235人次,已初步形成了老、中、青结合,梯队合理的优秀人才团队。

加强学科建设。按照以解决疑难危急重症患者为目标,医院按照发展重点专科,扶持优势学科的思路,加快学科重组。目前,该院已开设37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现有2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17个市级重点学科。医院先后建成了PICUNICUEICURICU、肿瘤放疗中心,生殖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胸痛中心相继运行,形成了学科齐全、设施完善、重点突出、整体跃进的学科发展格局,实现了学科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提升医疗技术。医院始终把提高医疗技术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不断引进和应用新技术,特别是适宜技术,开展解决群众就近就医难题。2012年至今,自主完成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眶尖肿瘤切除术、导航下神经内镜经鼻蝶鞍区巨大肿瘤切除术、经皮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心脏射频消融术、主动脉夹层人工血管置换、冠状动脉搭桥术,医疗技术向“微创、高效、创伤小”方向全面迈进。实现了从传统的“开腹”型技术向“微创”型技术的转变,医疗技术不断提升,适应了百姓健康的需要。

加大设备投入。医院投入巨资增添先进医学装备,购置了64排螺旋CTGE660)、核磁共振(GE3.0MRI)、DSAC臂、医用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先进医学装备等包括贵州省第一台翠绿宝石激光机等大型先进医学装备300余台(件),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医院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的信息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持续改善服务

落实惠民政策

在管理实践中,医院始终把“质量追求无止境,患者满意是目标”作为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和宗旨,把改善老百姓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医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将精细管理、优质技术和温暖人文融入人民群众就医全过程。

                                     和谐医患关系

构建“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医院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推进医疗服务新举措,在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上下功夫,借力“健康大数据”“精准医疗”向基层延伸,依托省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牢牢发挥“中转站”作用,通过上联中日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等国内顶尖医院,下联全市(县、乡)各级医疗机构,与全省(市、县、乡)1400余家医疗机构搭建远程医疗网络平台,针对全市(县、乡)各级医疗机构开设内、外、妇、儿科的远程门诊,并实行轮岗排班,对远程门诊转诊的患者开通转诊“绿色通道”,转诊患者无须排队挂号、无须预约床位,即可直接到相关科室进行治疗,并常年派专家对口支援、坐诊、讲学、查房、手术,开展疑难病例会诊、影像会诊、病理会诊和学术讲座,实现了远程门诊、远程教育、远程会诊等远程功能互联互通的全覆盖。既帮助乡镇卫生院改善群众看病就医途径,降低医疗及相关费用,又有效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诊治水平,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和痛苦,并大大节省患者看病的时间,真正让百姓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患者的就医满意度不断提升,社会满意度不断增强。

让百姓共享医疗改革新成果。在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中,医院把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的分级诊疗规范的同时,破解医改难题,积极探索创新医改新思路和创新服务新模式,全面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价格,成立带量采购领导小组,药品、耗材实行带量采购,严格执行处方点评制度,规范医师合理用药,控制各类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次均费用不合理增长,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对困难群众实行建档立卡贫的“新农合”扶贫政策,逐步扩大门诊大病报销范围,提高慢性病和重特大疾病患者长期门诊治疗医疗费用报销限额、住院报销比例。实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和跨省即时结报,切实方便患者异地就医,稳步推进医改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群众受益明显,提升了患者看病就医的幸福指数。

彰显社会公益

勇担社会责任

“大医精诚,大爱无言,作为一名医者,不仅要有保护人民健康的责任意识,更要有无私无畏、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每一次扶贫义诊活动,每一次防病救灾行动,每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都能看到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身影。

紧急救治危重病患者

在陈文智院长的带领下, 医院把勇担社会责任作为义不容辞的义务,先后有效应对“甲型H7N9流感”、地质灾害事故、重大交通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抢救工作及重大传染病事件的防控处置。医院先后完成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侨心光明行动”“春晖健步行动计划”“西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手术康复”和“幸福微笑”项目,使500名残疾孤儿恢复健康、764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340名患儿茁壮成长和76名唇腭裂患儿绽放幸福微笑,为7名家庭贫困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全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让患儿“开心”健康成长。

医院充分发挥“龙头医院”的辐射引领作用,参与助力“脱贫攻坚”,助推“同步小康”,使医疗精准扶贫全覆盖,协助医院党委对织金县化起镇大山村、毛栗寨村、塘边村、大田边村、六甲村等精准帮扶点开展义诊,捐赠药品,慰问党员和留守儿童等活动。医院还积极配合、协调织金县龙潭村、小龙场村共完成居民改造134栋,新建14750平方米的广场,完成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建成旅游便道300米,荷塘步行道1.5千米,排洪沟1.8千米,修建凉亭1个,文化墙15面,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牌60块,并对村办公楼进行了改扩建。积极为党委政府分忧解愁,主动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除减免部分患者的医疗费用外,每年救助贫困、“三无”人员医药费用平均达120余万元,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每年组织医院职工开展为自然灾害和公益事业捐资、义务献血、拥军优属、卫生下乡进村等活动,为“抗震救灾”捐款10万余元,红十字会“爱爱”基金捐款6万余元,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核稿:周文波  责编:刘家琨]